在并未远去的2004年里,国内IT业的天空,陨星沉没与新星升起竞相出位上演,IT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倒闭与新生交替,为国内IT企业生存“短命论”提供佐证。
就在这一片纷纭中,2005年伊始,IT业界将目光聚焦于微星科技即将举办的20周年庆典以及“微星20年成就展”上。这是继2003年初微星作为笔记本市场一匹“黑马”受到关注之后的又一次备受瞩目。作为与“短命论”相悖的例证,微星科技走进第20个年头这一事实也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,是什么支撑微星科技20年的生存,而且到今天还在健康、蓬勃的发展着?同时,对所有IT企业而言,又该如何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、长久生存?
中小IT企业的痒与痛
回首中关村辉煌,其销售收入曾经是全国高新区平均值的2倍,而目前众多中小IT企业正经受着“三年之痒”、“十年之痛”的尴尬与痛楚。
据调查表明,中关村IT企业的“生命周期”非常短,在1年~5年间约有20%~30%的初创企业面临倒闭,能生存达10年的公司简直凤毛麟角。而9分钟就有一家中小企业消亡惊人统计,更是将IT中小型企业推向生存边缘。
另据国外调查机构资料显示,全球所有的公司中成立10年还能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只占到1%,而发展20年还能成长得非常好的企业就更少了。
IT企业究竟缺什么?怎样才能让IT企业长久生存?未来中国IT企业出路又在哪里?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。
核心技术决定话语权
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。”
——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
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,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,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,意味着科技的创新和跨越发展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。
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研发的实力,有了核心技术,让技术转化成直接生产力,才能获得话语权,最终获得企业生存自主权。
2004年,国内著名的通信企业中兴恰巧与微星一样走进20年,中兴通信董事长侯为贵说,“在市场相对明确的前提下,对技术的跟踪越早越好。”与此不谋而合,微星科技总经理李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同样表示:“微星非常重视研发,对研发的投入也是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。”
据了解,微星科技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,已经占到了微星全年整个营业额的3%。仅微星上海总部就有近一层的办公空间供数百名研发人员工作,其投入之大让很多知名公司都为之汗颜。由此,我们也不难得出微星笔记本在不到2年时间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原因了。
自主创新 掌握企业命运
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不仅关系到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,而且关系到国家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。”
——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等联合举办的“自主创新与民族振兴”座谈会言论
清华大学教授施培公曾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创新的长远战略,在其著作中指出,“自主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,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”。
企业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探索,产生核心技术或概念的突破,最终向市场推出全新的产品,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。
根据伊查克.艾迪思博士企业生命周期理论,当企业处于盛年期时,企业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达到平衡。掌握了核心技术,从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更有主动权。
微星20年走过的历程,从原有的板卡领域扩展到终端消费产品领域,历经转型与革新,仍然健康生存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,这正是将科技转换为直接生产力的表现。
此外,综观国内外,我们还看到在技术研发表现突出的国际知名企业SONY,迄今为止已经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,在多个领域始终处于领导地位,这也与其重视技术研发紧密相关。还有上面提及的国内通信领域成功典范中兴,其20年的成功的因素之一仍然是将技术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。
IT企业未来之路:凝重与悠远
从以上微星、中兴、SONY等企业的成功例证,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规律:无论在什么地区、什么样的市场、什么产品领域,IT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,必须把研发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,甚至如微星总经理李晋凯说的,“在产品成长的初期阶段,需要的往往是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。”微星科技如此重视研发,或许与其5位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有关,同时也与其脚踏实地做事业的风格相吻合,今天微星的成功,应该说是早期远见的硕果。
与重视研发的成功企业范例相比,国内很多“市场型”IT企业在研发上的缺失就格外让人担忧。大举概念炒作、形象工程,为做市场而做市场,而忽视了产品原有的高科技特性。市场不是“万金油”,更不是让企业迅速炮制成功、复制辉煌的利器。如此将市场作为“镇山法宝”的运营策略,让人不禁发问:除了市场,这些IT企业还剩下什么?他们靠什么生存?又能否长久?
2005年“微星科技成就展”让我们看到走过20载的微星科技仍在稳步前进,续写着国内IT企业的长青神话,给IT企业发展生存带来了希望和信心。
而与微星发展状况相反的企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忧思,希望更多的同仁们来关注和扶持国内IT企业的生存大计,共同探讨、寻找真正有利于国家、产业、事业各层面的发展之路。(新闻稿 微星提供 2005-03-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