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小企业需要SAN么?不需要么?……”
或许,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答案。就如同“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的树叶”一样,遍布在中国,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,千差万别,信息化水平大相径庭,对存储的需求不能一概而论。几年前,拥有性能、可靠性、可管性等优势的SAN(存储区域网),曾被看作大型商业机构(如证券、电信、银行等领域)才采用的存储方案。而对教育、普通企业来说,SAN还算是遥远的事情。但近年来随着SAN存储技术、功能的不断发展变革,同时在价格上更具亲和力,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将SAN列入了IT投资预算。
中小企业蕴藏商机 SAN抛出“橄榄枝”
与DAS相比,SAN存储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,全球只有少数几大厂商如EMC、IBM以及NEC等拥有核心软硬件技术。近日,全球领先的存储设备供应商NEC公司,提出“推动SAN在企业普及”的观念,同时推出了S1400存储新品,并期望凭借一贯的尖端技术、高品质特色,并将超级计算领域优势进行“高端下移”,意欲融化中小企业市场的“冻土层”。
究竟在中国,目前中小企业需不需要SAN,需要什么样的SAN?NEC S1400能博得“芳心”吗?
“事实上有很多中小企业,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MIS、ERP、CRM系统,甚至拥有公司内、外部24×7不间断运行的Web网站,并利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交易、内部运营管理等等关键事务,对数据频繁访问的性能、以及不间断服务、可管理性等方面都要求很高。尤其是各种多媒体业务、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普及,数据与业务分离已是大势所趋,他们迫切期望从传统存储(如DAS)迁移SAN(存储区域网)下。”NEC存储事业部XXX(待定)对这块市场寄予了厚望。
NEC融汇前沿技术 为用户贴身定制
据介绍,本次推出的NEC S1400,是一款综合性价比非常明显的入门级存储产品,适合于那些高速扩张的企业用户,其优势可以归纳为高容量、高I/O性能、高可靠性、易维护扩展、经济实惠等。
首先,用户非常关心存储的性能和容量。通常传统存储方式,随着数据量和业务负载的增多,读取速度和效率严重下降。NEC S1400的性能表现令人叹服,它采用了X-bar芯片技术,并配备了4个吞吐性能为2Gbps的双控制器FC光纤接口,并具有2GB的数据缓冲容量,再加上卓越性能的RAID 处理器,为整个系统提供了优秀的数据I/O性能。对容量方面, NEC S1400提供了非常灵活的选择空间,从36GB到13.8 TB,最多可容纳达60块硬盘,为用户的海量数据提供了更大空间的同时,更能灵活满足不同阶段用户的自由需求。
人们常说,“隐患险于明火”,高可用性是SAN的重要特色,而S1400将这种优势演绎到了极致。数据就是信息时代企业的财富和生产力,据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统计,每丢失20MB的关键数据,销售/市场营销部门将损失17,000美元,财务部门将损失19,000美元,工程部门将损失98,000美元。NEC S1400采用RAID 6、Phoenix等多项尖端技术,并结合NEC配套的 Storage BaseProduct软件,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容错性能。如RAID 6的应用,彻底突破了RAID1/5仅支持一块硬盘故障的局限,当两块硬盘出现故障时,仍可正常的使用存储设备,实现了平方级别的可靠性能。Phoenix(凤凰)技术更令人称奇,当硬盘响应延迟或临时失败被检测到时,它可以立刻进行最短时间隔离和后台诊断,并作出快速处理,如果是临时故障,系统将自动修复后归位。从而在不损失数据的前提下可实现1/3到1/2的硬盘替换节省。既为企业节约了资金,也减少了人员、时间等维护成本。
每个老板都期望自己的业务能“跨越式发展”,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,对IT的设备投资不可能一步到位,灵活、低成本的扩展性就非常重要。NEC S1400突破其他SAN存储需要成RAID BANK增加硬盘的方式,而是采用 DynamicPool(动态池)管理技术。用户可以单块硬盘的逐个增加,而不是过去的整组增加。这样对用户的扩展需求来说,意味着更大的灵活性和更低的成本。
只有有备,方能无患,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过去存储的备份技术操作复杂,周期长而繁琐。NEC将Dynamic Snapshot(动态快照)引入到S1400中,出色解决了这些问题。它改变了传统备份方式,而取代为更新差异备份的方式。结合NEC存储软件的Storage DynamicSnapVolume功能,不但可以在业务不间断的情况下完成随时备份,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备份时间。此外, NEC还能真正为用户提供ILM(信息生命周期管理)规划策略,为企业构建统一的信息存储架构。对资金比较紧张的中小企业,NEC还提供了更低廉的 SATA 磁盘阵列。
总体来看,作为针对入门级用户的SAN存储产品,NEC S1400融入了多项业界领先的前沿科技,这在中低端产品中是绝无仅有的。而NEC配套的存储管理软件也拥有丰富而强大的功能,如设备管理、性能监测分析、资源控制以及各种复制管理等。通过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,大大增强了存储的可用性、可靠性,同时为用户全方面降低了TCO、节约了时间、人力及资金,将成为极具市场前景的SAN存储产品。